呼唤理性!黄河调水补源从汉江引三峡水入黄河
——评析中国南水北调70年没有把“大江济大河”的事情办好
易贤命
(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规划设计院 湖北 武汉 430064)
摘要:中国南水北调,孙中山和毛泽东都曾提出过引长江水到黄河的设想。在毛泽东时期,为新中国水利奠基,制订了引汉水入黄河和淮河,把长江黄河淮河汉水连接起来,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的长远规划,并逐步付诸实施。但是,世纪之交修订规划,由四大流域机构分割,强推东、中、西三线形成“四横三纵”布局,悄然推翻毛主席“引丹入黄,解决黄河下游水源不足”的大计,将“渠化汉江连通长江黄河,引汉与引江济黄济淮”变更为“三分汉水双引江,西线补水救黄河”,在湖北水源地修暗河接地上长河,破坏开辟汉江引三峡水北上补给黄河的大通道,延误科学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江汉引水补源;西线补水救黄河;引丹穿黄;引江济汉;引江补汉;
70年前,毛主席号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就主张引丹入黄,解决黄河下游水源不足问题,并付诸实施,奠定了基础。但是,世纪之交,水利部修订《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变更了毛主席的战略措施,强推东、中、西三线远程调水,将城市供水和黄河调水补源本末倒置,致使黄河调水补源弃中线、争西线,谈来谈去70年,至今尚无眉目。这是全国水利专家必须搞清楚的。
新中国南水北调实际规划实施了二次,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战略措施。毛泽东时期开启南水北调,依据1956年《汉江流域规划》推进引汉与引江济黄济淮;新世纪重启南水北调,水利部修订《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强推东、中、西三线调水把长江水引到西北、华北的缺水地区。不惜耗费2082亿元巨资、用12年时间,修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人工“地上河”。但将“引丹入黄变穿黄”,让毛主席“引汉水接济黄河”半途而废,导致70年过去了,黄河调水补源一事未成,至今仍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2021年10月22日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1年5月14日还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表达了对“黄河之治”一直很重视、一直在思考。水利部高层宣称习近平总书记确立了“国家江河战略”,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努力方向,却至今未见抓紧落地见效,反而添乱。一是仍在谋划启动西线工程从上游补水,阻抗利用汉江将三峡、丹江口双库并联向黄河下游河道补水。因引发大争议,还要等待完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二是居然迫不及待,以“总书记挂念”的名义,打着“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拉开帷幕,让构建国家水网迈出重要一步”的旗号,开工建设引江补汉“超级工程”。这不是无知,而是别有用心。试问难道不知道,引江补汉是修暗河接地上长河阻抗汉江连通长江黄河,引三峡水只补汉江不补黄河,与开国领袖的决策背道而驰:① 废掉汉水引入黄河和淮河;② 阻抗“长江黄河淮河汉水连接起来”;③ 抗拒黄河汛期从汉江、长江调洪水冲沙。这样,抗拒利用汉江连通长江黄河输水通航,彻底破灭了中华民族复兴让黄河绿水长流的千年梦想。这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1. 回顾毛泽东时期推进引汉与引江济黄
中国南水北调,从本质意义上讲是改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重大水利工程。70年前,毛主席提出了“引丹入黄,解决黄河下游水源不足问题”,周总理筹划结合引汉济黄工程逐段修建“引汉济黄运河”。这是利用汉江连通长江黄河输水通航,实现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联合运用的创举,凸显了开国领袖厚重的人民情怀。
中国南水北调缘自王化云受孙中山先生提出“引江洪济河旱”的设想,和翁文灏、孙越琦、张冲等人筹划“川水济渭”未果的启发,为了解从长江上源引水入黄河的可能性,组织查勘了金沙江上游通天河,引起毛主席的深谋远虑,提出引丹入黄解决黄河下游水源不足,让黄河调水补源迈出重要一步。
1.1毛主席决策“引汉水入黄河再引向华北”
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第1章1953年六十岁”记载:1953年2月19日下午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同林一山(林一山,当时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谈长江的治理与开发问题。在谈话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并了解从白龙江、西汉水、汉江、丹江引水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问题,指示林一山对汉江引水方案作进一步的研究,并组织查勘。2月21日上午十一时,在“长江”舰上同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市委书记赵瑾山谈话。在了解淮河水位究竟比长江水位高多少的情况后说:黄河下游一带有个水源不足问题,应该引丹江入黄河,就是说把汉江一个支流的水调到黄河去。
1952至1957年,黄委会提出了由通天河引水到黄河源的方案;长江委研究了从汉江丹江口引水济淮济黄方案。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会议上正式决定动工兴建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作为南水北调的水源。毛主席说:“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了。”表述了三层含义:一是搁置打开通天河、白龙江;二是定下南水北调的基调“借长江水济黄”;三是主张引汉水进黄河再引向华北。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要求加速制订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北调为主要目的,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的规划。显然,毛主席最早明确提出了黄河调水补源的战略方针。
1.2 周总理指导作好“黄河调水补源”的规划
周总理一生致力于“要把黄河治理好”,从规划入手,指导制订了黄河调水补源切实可行的规划。
(1)1955年《黄河流域规划》指出:黄河本身水量不足,需要考虑从汉江及其他邻近河流引水补充黄河水量。
(2)1954~1956年编制汉江流域规划,布置了引汉与引江济黄济淮工程,选定了把汉水引到黄河和淮河的最佳路线:从丹江口水库经方城垭口开挖全长约466公里的人工运河,引汉水顺畅流入黄河,使黄河和淮河两岸缺水的几千万亩土地得到充足的水量, 未来把长江黄河淮河汉水连接起来,还为构成南北大运河打基础。[1][2]
(3)1958年指导水电部党组推出南水北调的整体方案:其一,从全国范围考虑,应当从长江流域引水济黄济淮,从黄河流域引水接济海河流域和淮河、沂沭泗流域的北部。其二,从长江引水,首先是引汉济黄工程。其三,扩建京杭运河和修建以调水为主而通航的引汉济黄运河。[3]
(4)1959年《长江流域规划》制订了南北运河计划和向相邻流域引水的计划,要求京杭运河—赣粤运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湘桂运河,构成两条南北向京广运河,使中国主要河流联系成为以长江干流为中心的水运网。并确定“中线工程近期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再视发展需要从长江干流引水。中线引汉总干渠还需考虑通航并成为当时规划的‘京广大运河’的组成部分。”[4]又优选了汉江连通长江黄河调水通航的线路方案:黄河至唐白河段利用引汉总干渠;总干渠至汉水段走唐白河渠化线;唐白河口至沙洋段,结合碾盘山水库的兴建辅以一级渠化梯级;两沙运河利用原路线取直,中间经过长湖。[5]还提出了因引汉造成的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 将采用修建下游渠化梯级、两沙运河引长江水等措施予以解决。
2. 看清新世纪重启南水北调的战略脱变
明摆的事实,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不是2002年才开工建设,早在毛泽东时期就开工建设了。新世纪是引汉济黄工程下马,续建停顿20多年后重启南水北调工程。由新中国水利奠基工程变成世纪工程,将“引汉水接济黄河”变成了“引汉顶替引黄城市供水”,重构江河格局发生战略脱变,不可混为一谈。然而,水资源权威专家王浩院士却说“经过近50年的勘测、规划和研究,在分析比较50多种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三个水源区,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连通的‘四横三纵’总体格局。”[6]说这话不实事求是。要看到,正是水利部高层拿“南水北调规划论证整整用了50年”忽悠公众,让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用50年时间修3条独立的人工河,将长江之水送到北方”,从而废掉了毛泽东、周恩来“引汉水接济黄河”的千秋大计。对新中国南水北调的成败得失,要分三个重要历史阶段来评估:一是毛泽东时期引汉与引江济黄济淮;二是1978年后筹划续建引争议停顿20多年;三是进入新世纪引丹入黄变穿黄。
2.1 毛泽东时期着力为“大江济大河”干实事
中国南水北调,重在正确采取黄河调水补源(大江济大河)的战略措施。建国初期,毛泽东为新中国水利奠基,拉开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幕,开启了改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大水利工程,定下了“借长江水济黄”的主基调。在1956年11月《汉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中,对引汉济黄济淮的必要性、引汉济黄济淮方案、水量分配、引水时间、投资和经济效益作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修建丹江口水利枢纽为汉江综合利用开发的第一期工程,推荐丹江口~方城线为引汉济黄济淮方案。[7]1969~1974年,周总理为实现毛主席“引汉济黄”的构想,组织了引丹会战,动员河南南阳人民“引汉水北上接济黄河,灌溉两岸”。奋战5年,建成陶岔渠首枢纽引渠、渠首闸和8km总干渠,实现了引丹灌溉唐白河流域。只是引汉济黄后来中央政府不再投资而下马,但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奠定了基础。[8]
2.2 筹划续建变理念引争议停顿了20多年
1978年筹划续建,受到“只有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才算是南水北调”的误导,将“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南水北调要以解决京津华北用水为主要目标。但是,许多治黄专家提出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增加黄河水量,满足北方的用水需求,并作为下游河道的减淤措施。特别是王化云在1986年还明确指出:“黄河长治久安要依靠南水北调增水冲沙,……中线、东线调水除了解决工农业和城市用水以外,还要用来冲刷黄河下游河道,排沙入海,保持下游河道处于冲淤平衡状态。”[9]因引丹入黄与穿黄的争议,决策层犹豫不决,续建停顿了20多年。
2.3 世纪之交变规划分割水权搞三线调水
世纪之交,筹划重启南水北调工程,水利部修订总体规划,宣称经过50年规划论证,已经选定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的调水水源、调水线路和供水范围,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互连接,形成“四横三纵”大水网。实际上,完全推翻了毛主席、周总理定的汉江引水方案。
(1)跨流域转让水权变四大流域机构分割。“三线调水”由四大流域机构分割,淮委和海委建管东线、长江委建管中线、黄委建管西线,把长江水调往华北、西北缺水地区,抗拒引汉水、引江水入黄河补充引黄城市和农业灌溉用水的不足。
(2)将借水治黄与缓解北方缺水分割开来。实际是将城市供水与黄河调水补源本末倒置,只布置世上最难的西线从长江上游向黄河补水,抗拒中线引江入河冲沙减淤,将引汉水接济黄河变成引汉顶替引黄城市供水,导致黄河调水补源至今无实质性进展。
(3)三库并联水库群联网变“四横三纵”布局。汉江连通长江黄河构成三峡、丹江口、水浪底三库并联水网,实现江、淮、河、汉、海流域水资源联合运用,何需东、中、西线形成“四横三纵”大水网。
(4)引汉解黄河之危变穿黄捆绑城市供水。原本规划引汉水进黄河给引黄补充水量,黄河以北只建配套工程,节省穿黄工程、黄河以北开挖总干渠和修建交叉建筑物的投资。修改规划变更为修地上长河,让引丹水成为北方沿线城市主力水源。
(5)引汉济黄变“三分汉水”抗拒连通黄淮汉。引汉济黄是汉江连通长江黄河成为南水北调大动脉的第一步,悄然变成南调三峡库区为私企增加发电,北调穿黄进京顶替引黄城市供水,东调鄂东北引唐提水改引丹自流。借口“一渠清水送京津”修地上长河纵跨四大水系,取消通航功能和引洪冲淤。
(6)江水北调变“双引江”在江汉间迂回调水。湖北为“以调抵调”在江汉平原“水袋子”迂回调水。三峡下游引江济汉和三峡上游引江补汉,迂回向汉江中下游调水,阻抗引三峡水入黄河。
(7)抗拒中线引洪冲淤推进治悬河防断流。只要引汉济黄运河过流能力扩大到3000m3/s左右,丹江口水库可向黄河分洪;江汉平原“水袋子”也可通过汉江、唐河渠化梯级逐级提水向黄河排洪。既提高黄河下游主河道的挟沙能力,减少泥沙淤积,又减轻江汉平原的洪涝灾害。可是,修改规划提都不提。
(8)汉江构建京广运河变修建江汉航道圈。原本规划汉江航道北联黄河,南通湘江,沟通黄淮汉湘桂南北航运构成京广运河。可是,湖北偏要修建“长江—江汉运河—汉江”810公里千吨级内河航运圈。
(9)引江济汉不与引汉济黄连接引江济黄。全国一盘棋团结治水,构建国家水网要把陕西引汉济渭、河南引汉济黄、湖北引江济汉、安徽引江济淮、江苏江水北调连接起来。可是,修改规划偏不让湖北引江济汉与河南引汉济黄连接,无法形成引江济黄让南北共同获利。
(10)抗拒中线引江入河置换黄河水供西北。黄委为割据西线借水发电,将京、津、冀、豫引黄城市供水割让给长江委,让国家付出牺牲引汉济黄,废掉南北运河计划的代价,延误搞好黄河下游治理,造成国家水土资源的大浪费,造成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
3. 看清黄河缺水至今未解决的根本原因
评估《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李国英说:“南水北调工程从规划论证到建设实施,始终坚持科学比选、周密计划,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后组织上百次国家层面会议,6000多人次专家参加论证,合理确定工程规模、总体布局和实施方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10] 事实恰恰相反,正是水利部修改规划违背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将“引汉水接济黄河”变更为引汉顶替引黄城市供水,没有实实在在推进黄河江汉引水补源,而且至今还未提出可行方案供中央决策。
早在上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引江洪济河旱”的设想,主张引长江水补充黄河,同时冲刷黄河中的泥沙。据说还选择了两个方案:一条路线是从甘肃的康县、成县,到陕西的凤州、宝鸡峡,引水入渭河,通过渭河补充黄河水量,即西线;另一条路线是在三峡筑坝拦截长江,修渠引水过南阳盆地,流入新郑、郑州,直接进入黄河,即东线。[11]给后人以启示。
毛主席深知,北方水安全存在“黄河悬河压顶、水资源匮乏”的隐患,北方水源之危只有也只要解黄河之危就能破解,因而谋划“引汉水进黄河再引向华北”。周总理指导林一山规划了引汉与引江济黄济淮工程,“其目的在于把长江和汉水的丰富水量,通过一系列的引水措施,引到相邻的淮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再又从黄河引到海河流域,接济这些河流的水量,以满足华北平原灌溉的需要,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又开辟纵贯南北的新的大运河,便利物资的交流,以满足日益增涨的交通运输事业的需要。”[12]并付诸实施。然而,在续建停顿20多年后,水利部布置长江委、黄委、淮委和海委修订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分割水权,变更了总体布局。硬性按照三个阶梯的地势,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三个调水区,由四大流域机构耗费巨资、花50年时间,修三条独立的人工河把长江水引到北方,宣称形成“四横三纵”布局,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供水范围,不能互相代替。实际上,让黄委割据西线借水发电,长江委割据中线顶替引黄城市供水,引江入河让给西线,延误黄河下游增水治悬河、防断流、促复航。
3.1 将解北方水源之危与解黄河之危分割
南水北调给北方补充水源有二种调法。一是开发汉江,推进江淮河汉水源联网,给引黄用水补充水源;二是西、中、东三线从长江上、中、下游长距离调往西北、华北缺水地区。其投入产出截然不同。
毛主席、周总理注重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谋划汉江中下游形成连通长江黄河输水通航的大动脉,利用长江中游水资源增补黄河水量,提高黄河向西北、华北的供水能力,促进黄河下游治理开发。
然而,水利部修改规划变更为多点把长江水直接调往西北、华北缺水地区。一是引汉与引江济黄济淮变成顶替引黄城市供水。明知引汉有长江水源做后盾,水源有可靠保证,而且对长江生态影响最小、最容易实施。却说中线可调水量潜在不足,只能以供给城市为主,难以直接向农业供水,仅能向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供水,而难以直接向黄河流域大范围供水。[14]从而将中线工程的目标任务变更为以城市供水为主,废掉给黄河下游补水,抗拒汛期引洪水冲刷黄河下游河道。二是黄河调水补源弃中线争西线。明知中线引水从黄河下游上端入河,具有调控水沙的良好条件,可通过河道输水向整个黄淮海平原供水,解决北方缺水问题,却宣扬“西线工程调水入黄河上游,覆盖面大。” [14]阻抗中线引江入河冲沙,难以遏制黄河下游河槽的淤积萎缩。实在得不偿失。
3.2 中线“三分汉水双引江”破坏沟通江河联网
南水北调中线,水利前辈规划将长江黄河淮河汉水连接起来,意在建设丹江口、三峡两大水源,沟通江河联网。曾明确提出三峡引江做丹江口引汉的水源后盾,也就是引汉济黄要延伸为引江济黄,让黄河江汉引水补源。并指出引水点“可在沙市附近 ,结合两沙运河引江入汉,再沿汉江、唐白河逐级提水入引汉总干渠。估测引江、引汉的总水量将达到400 ~500亿 m3。[13]然而,蔡其华修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蓄意推翻汉江引水方案,强行“三分汉水双引江”。实施中线一期工程,将引丹入黄变穿黄,修地上长河引汉水穿越黄河顶替引黄城市供水,导致投资翻番,推迟4年,只是提高了城市的供水保证率,而让“引汉水接济黄河”半途而废,致使江、河、淮、汉、海各流域至今未联系成统一的水利系统,丧失综合效益。而且安排湖北水源配套建设,在江汉间二度迂回调水:一是引汉水南调三峡库区发电,实施三峡下游引江济汉;二是引汉水东调鄂东北将引唐提水改引丹自流,实施三峡上游引江补汉。以此抗拒江水北调,破坏三峡、丹江口、小浪底“三库并联”改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状况,害黄河下游至今未解决缺水和泥沙淤积问题,成为历史的遗憾。
3.3 “西线补水救黄河”阻抗黄河江汉引水补源
70年前,毛主席提出引丹入黄解决黄河下游水源不足问题,猜测考虑了4个问题:① 打开通天河引水100亿立方米太少,能由长江多引些水就好了。② 要彻底治理黄河水害,解决泥沙淤积问题,使黄河永远不泛滥不决口,不改道。③ 要根治黄河,根治的标准就是在黄河走轮船,航运是水利之首嘛!④ 黄河很有用,是一条天生的引水渠。因此,选定汉江引水方案作为“借长江水济黄”的基本方案。
嗣后,王化云和一批治黄专家也主张中线调水冲沙。其中,王居正作了全面的规划研究,认定“南水北调,增加黄河水量,冲刷黄河下游河道,控制河床升高,以解决治黄的主要矛盾——千百年来危害下游的泥沙淤积问题。”并初步估算只要汛期调水150~200亿m3,就可以减淤5~6亿t,达到下游河道冲淤基本平衡。而且对所有可以引水进入黄河的调水线路,从工程的难易,调水量的多少及对黄河冲沙的效果看,以中线调水较为优越。赞同“自三峡坝下抽水,或由江汉运河引水入汉江,再沿汉江兴隆以上渠化梯级逐级抽水入引汉总干渠。”的方案。[15张红武也提出外流域调水治理黄河方略,建议“为缓解黄河流域特别是下游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应从汉江、淮河上游调水入黄,冲沙减淤,改善生态环境。”[16]如果引汉水和引江水冲黄河之泥沙,加上有效发挥小浪底工程的减淤作用,完全可以解决黄河流域缺水、改善下游水沙状况,更有效地发挥冲深河槽、稳定流路、输沙入海的作用。
然而,李国英修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图谋西线引江入河借水发电,面对163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们联名发出“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呼唤,高调宣称西线在上游直接注入黄河,“规模宏大、立意高远”,是拯救黄河的一剂良方。但是,西线要成立,只有取消中线引江入河。因此,竭力反对从汉江引三峡水补充黄河水量,干耽误黄河调水补源的蠢事。
事实上,西线引江入河多由高坝、大库和长隧洞所组成,工程难度最大,地处青藏高原、地理位置偏僻、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地质复杂、耗费巨大,而且西北还要建大量配套工程,又是调水电能源基地的发电用水,依赖四川紧缩用水,反而加剧上下游、地区间争水。可以说“割肉补疮”。因引发很大争议,中央政府实难决策,至今未落实下来组织实施。结果二头落空,造成黄河缺水至今未能解决。
4. 看清引江补汉破坏从三峡引水入黄河
中线引江补汉工程,作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的首个项目,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抢在党的20大之前动工兴建。将投入582亿元巨资,用9年时间,修建194.8千米隧道,从三峡水库引水39亿m3补给汉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下游),让丹江口水库北调水量由年均95亿m3增加至115.1亿m3。《湖北新闻》散布谎言:“引江补汉工程将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两大‘国之重器’紧密相连,进一步打通长江向北方输水通道。”并炫耀为“总书记挂念的超级工程,开工!”[17]《中国水利》也发专刊宣称“引江补汉,构建国家水网迈出重要一步。”
事实上,引江补汉就错在破坏“打通长江向黄河输水通道”。毛泽东时期策划汉江连通长江和黄河,推进三峡、丹江口双库并联向黄河下游河道补水,最终形成三峡、丹江口、小浪底三大水库上游的梯级水库群联网联调,实现江、淮、河、汉、海各流域水资源的联合运用,最大地提高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均衡性。如今,实施引江补汉倒行逆施,从三峡水库修暗河连接从丹江口“穿黄”直供城市用水的地上长河,阻抗引江济汉与引汉济黄连接形成引三峡水入黄河的输水通道。看看下图,便一目了然。
图1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破坏引三峡水入黄河示意图
4.1 不合理连通三峡水库与南水北调工程
水利前辈规划南水北调的主体工程是把长江黄河淮河汉水连接起来。采取“先引汉、再引江”分两步实现引三峡水入黄河,重塑江河连通新格局:① 利用汉江、黄河河道建成连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输水总干渠;② 让汉江连通长江黄河成为南水北调和北粮南运(虚拟水北水南调)大动脉;③ 沟通江河将三峡、丹江口、小浪底三库并联,最大提升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能力;④ 推行跨流域转让水权,促进市场对水资源优化配置;⑤ 引汉江、长江洪水助力黄河排沙入海解悬河之危。而蔡其华、李国英修改规划偏要“三分汉水双引江、西线补水救黄河”,与毛主席“借长江水济黄”对抗。
明眼人可以看出,引江补汉是在江汉间再次迂回调水,引三峡水只是与丹江口水库下泄水量,共同满足汉江中下游河道内外用水,置换39亿m3丹库水北调增加北方城市供水,反而阻断引江济汉与引汉济黄连接起来“引三峡水入黄河”,迫使黄河开源依赖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割肉补疮”。
从连通三峡和丹江口两大水源讲,如今引江补汉与水利前辈的规划是对立的,其来路不同、去路有异。原本谋划自三峡水库下游经两沙运河向汉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河道补水,形成连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输水总干渠。如今却从三峡水库上游向汉江中下游补水,阻抗长江水通过汉江北调,何以发挥三峡工程在南水北调中的战略作用。
4.2 三峡向汉江中下游自流补水弃优选劣
长江委前辈早就指出:“引汉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不是水量问题,而是由于河道水位下降不能维持其航道水深和灌溉引水位。解决引汉对汉江中下游影响的有效措施是对汉江中下游进行渠化”,[18]通过两沙运河引长江水到汉江中游进行补偿。可是,蔡其华却怂恿湖北“以调抵调”,重复在江汉间迂回调水。
引江补汉为增加丹江口北调水量向汉江中下游补水,从技术方案讲,现在实施的是“三峡水库引水至王甫洲”方案,与替代方案“引江济汉提水至王甫洲”相比,明显是弃优选劣。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俞澄生曾提出“利用引江济汉渠将长江水抽至兴隆,再沿汉江干流的梯级枢纽将水逐级抽至王甫洲,将原丹江口水库必须下泄的水量替换出来,增加陶岔北调水量。”[19] 两者作一下对比便知,增加北调水量都是靠调整丹江口水库调度方案,枯水期减少下泄流量由三峡水库向汉江补水相抵消。但是取水点不同:一个是三峡坝上修筑暗河自流引水;一个是三峡坝下在汉江干流渠化梯级间修建抽水泵站提水。调水效果截然相反。“三峡水库引水至王甫洲”,修筑暗河工程艰巨、投资大,工期长,丧失综合利用功能,有目共睹。虽然是自流引水,但造成三峡、葛洲坝、丹江口的发电量减少,实际比从长江干流提水到黄河消耗的电量还要大,而且提水可采取储能调水,利用低谷电和季节性电能抽水可让电网增效。
4.3 轻忽黄河下游生态补水减轻引黄影响
70年前,毛主席就深知北方水安全的隐患,是黄河下游一带有个水源不足问题,谋划“引丹入黄”解决。然而,水利部世纪之交修改规划,为黄委以“补水救黄河”为名割据西线,将华北城市供水割让给长江委,抗拒把汉水引入黄河和淮河,阻挠将长江黄河淮河汉水连接起来,导致黄河至今还未解决依赖紧缩上中游用水供给下游,反而加剧上下游争水矛盾,至今也未处理好下游泥沙淤积问题。现在,水利部高层仍然不为黄河长治久安着想,反而纵容钮新强等人倒行逆施,在引江济汉修建地上长河,让引丹入黄变穿黄之后,又启动引江补汉修筑暗河连接地上长河,堵住汉江连通长江黄河,破坏引三峡水给黄河下游生态补水之路。这样,二度耗费国力从三峡水库上下向江汉平原“水袋子”迂回调水,只补汉江不补黄河,改变了毛泽东定的“借长江水济黄”的基调,明显阻碍总书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4.4 抗拒结合汉江航电开发连通长江黄河
汉江是中线引江入河的一条理想水道。罗智华曾改进“引江济汉提水至王甫洲”方案,提出结合汉江航电开发引江入河:“通过两沙(沙市至沙洋)运河从长江引水入汉江,沿汉江渠化梯级提水至唐白河,再经唐河逐级提水入引汉总干渠。”[20]。我还研究了优化措施:① 引江济汉复原两沙运河,进水口从大布街下移龙洲垸,经过长湖;② 江汉航线从新城经双店排洪渠入长湖,与内荆河渠化航道直接连通,可改造升级为京广运河的重要连接段;③ 兴隆枢纽抬高正常蓄水位,增加发电功能,取消上游华家湾纯航运梯级;④ 汉江渠化梯级间增建提水泵站储能调水,其中碾盘山梯级采取一级二站引水式开发方案,建成抽水蓄能供水工程提引长江水北调;[21]⑤ 唐河渠化采取在东岸修建鄂豫运河,从崔家营水库三级提水进吉河水库调蓄,再自流入引汉济黄总干渠。这样将引江济汉与引汉济黄连接起来,开辟三峡水库向黄河补水,避免上游引江入河破坏长江生态屏障,也把汉江打造成防洪安全、供给能源、清水畅流、保障用水、百舸争流的兴盛之河。然而,长江委后辈硬要实施“双引江”工程,废掉这个方案,摧残汉江,拖累黄河。
4.5 蓄意破坏三峡、丹江口、小浪底三库并联
我国水资源北缺南丰,需要提高水资源时空调节能力。南水北调实际是一项水资源时空再配置工程,从配置功能最大化讲,莫过于汉江连通长江黄河,将三峡、丹江口、小浪底三库并联,形成三大水库上游梯级水库群联网,通过联合调度,对江、淮、河、汉、海各流域水资源进行再分配。其实工程简易,在三峡水库下游从两沙运河经汉江逐级提水入崔家营,让三峡、丹江口双库以崔家营为调节库并联,再从崔家营提水入引汉济黄总干渠自流入黄河,特殊干旱时可流入丹江口水库调蓄。这样对控制流域面积178.9万km2的年均径流5300亿m3进行再分配,具有水源丰沛、调度灵活的可操作性。
(1)地理位置优越,三大水库联合调度,主要利用长江中游水资源,可调水量大,可显著提高我国水资源的调配能力,从根本上改善黄河下游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既保证下游引黄用水和生态用水,又改变黄河下游向海河流域调水、供水量既少又不稳定的局面;
(2)汛期引洪冲淤,扩大调水规模,保证足够的水量帮黄河输送泥沙入海,又减少汉江、长江的分洪损失;
(3)把调出区与缺水区(江、淮、河、汉、海)作为一个水资源大系统统一调配,让三峡水和丹库水在崔家营调蓄后再北调,丹江口只是汛期分洪入黄河下游河道冲沙,不影响发电和下游航运,汉江中下游不再存在补偿问题;
(4)引三峡水入黄河,是从长江干流提水入黄河,可采取储能调水方式,利用低谷电和季节性电能让电网增效;
(5)让黄河上游水库蓄洪抗旱,减少下泄输沙用水,留住黄河水供西北;
(6)开辟沟通黄淮汉湘桂、纵贯我国中部南北的新的大运河。
显而易见,中线引三峡水入黄河,不只从根本上解决北方缺水,而且搞好黄河下游治理,让黄河永续绿水长流。如今,在实施引江济汉,废掉引江济黄修地上长河直供城市用水后,又实施引江补汉,修暗河接地上长河,只增加北方城市供水,口喊“连通三峡水库和汉江丹江口两大水源地”,实际仍让三峡、丹江口、小浪底三库单独运行,丧失联合运行的功能和效益。
5. 结语
本文着重剖析了中线修暗河接地上长河穿越黄河,阻抗渠化汉江连通长江黄河的规划失误。从理性思考,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重在缓解黄河之危和北方水源之危。要推进三峡和丹江口双库并联向黄河下游河道补水,取代西线引江入河形成“四横三纵”总体布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仍要坚持由三峡、丹江口、小浪底三座“水塔”,沟通江河联网。为此,建议停建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重启引汉与引江济黄济淮工程。引汉济黄济淮采纳张红武的建议修建河南运河[21],适当扩大规模,让丹江口水库分洪入黄河冲沙;引江济黄济淮采用罗智华、王居正提出的从长江干流抽水入黄河的方案,汛期向黄河下游排洪帮助输沙入海。其中从崔家营提水入河南运河,可采用易贤命的建议修建鄂豫运河[22]。
参考文献
[1] 新闻报道. 汉水将引入黄河和淮河,《人民日报》1956.3.13
[2] 专题报道. 长江黄河淮河汉水将要连接起来,《新黄河》1956(4)
[3] 周恩来.关于黄河规划和三门峡工程问题致毛泽东的信附件:水电部党组关于黄河规划和三门峡工程问题的报告,《黄河三门峡工程泥沙问题研讨会论文集》,2006.6
[4] 吴德绪,倪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与重大技术问题研究,《人民长江》2014(3)
[5] 长办交通运输室. 南方水运网的宏伟蓝图,《人民长江》1960.1
[6] 王浩、秦大庸、王建华等.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科学出版社. 2003.10
[7]《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编纂委员会.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8.12
[8] 刘旻. 南阳陶岔渠首大会战:南水北调的先锋之战,《协商论坛》2021(10)
[9] 王化云.辉煌的成就 燦爛的前景——纪念人民治黄四十年,《人民黄河》1986(5)
[10] 李国英. 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1.7.29
[11] 徐建平.孙中山与华北水务问题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9
[12] 王明庶.略论引汉济黄济淮工程在长江流域规划中的意义,《人民长江》1957(2)
[13] 曾本枢.南水北调与南水北调中线近期工程,《人民长江》1993(11)
[1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简介,《中国水利》2003.1 B刊
[15] 王居正. 调水冲沙是治黄的一 条重要途径,《人民黄河》1988(3)
[16] 张红武,张俊华,姚文艺.黄河治理方略,《泥沙研究》1999(4)
[17] 冯志强、宋杰、杜可飞. 总书记挂念的超级工程,开工!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2022.7.7
[18] 刘崇蓉,曾本枢.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和沿海城市水资源开发战略及供水对策学术会议文集 1985.11
[19] 长江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2001.10
[20] 罗智华,陈炳金.汉江流域水能资源及其开发,《人民长江》1991(2)
[21] 易贤命.浅析湖北省水电开发综合优化方式,《湖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小水电建设与管理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9.9
[22] 张红武.修建河南运河──中部崛起的治水方略,《2006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论文汇编》
2006.10
[23] 易贤命.建设鄂豫运河从三峡坝下引江入汉济黄,《中国水运》2008(12)
2023年2月25日于武汉
(E-mail: yxm11018@163.com)